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面什么地方在等着我们呢。我认为,在库伦我们将遇到一场艰难的苦战。”
阿廖沙的脸…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用怪异的目光看着尼亚佐夫。
阿廖沙看着尼亚佐夫,一字一句地说道:“首先,不管是哪个中**阀的部队,他们都是帝国主义的走狗,他们都会被我们英勇的红军所打败的;其次,我要提醒你,这里不是满洲里,这里是古人民共和国,这里不是中国的领土。”
“我还要再次强调,我们是来赶走这些奴役古人民的中国压迫者的,我们的战争是正义的,我们一定会去的空前的胜利的。”
阿廖沙的话让尼亚佐夫心里猛然一沉,他知道自己说错话了,想要解释一下,一时间又不知如何说是好。正在这尴尬的时刻,一个骑马的通信参谋从后面跑来,在尼亚佐夫身前跳下马。
“团长同志,师长询问为什么不前进?难道中国人有抵抗吗?”
得到解脱的尼亚佐夫对通信参谋道:“请向师长报告,我团已经占领中国人的哨所,马上会继续向纵深攻击前进。”
很快,苏军先头部队集合好队伍,在十二辆坦克的引导下,苏军先头部队乘上卡车,轰隆隆地卷起一路烟尘向南开去。
尼亚佐夫也转身走向他乘坐的卡车,再转过身的一瞬间,尼亚佐夫的脸上浮现出极为厌恶的神不过,这种表情只持续了不足一秒钟,就又飞快地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尼亚佐夫的先头团刚刚向南进入北境内五公里左右,“轰、轰、轰”,猛然从先头营才转过去的山脚后传来十几声巨大而沉闷的爆炸声,山脚后随即腾起十几根巨大的烟尘,看起来让人极不舒服。
这突如其来的爆炸声,虽然还理他所在的团主力一千多米远,可还是马上引起了车辆纷纷紧急刹车,士兵们纷纷就近寻找掩蔽躲藏。
尼亚佐夫松开紧握的车把手,从打开的车窗探出头去,对哄哄的从车上争抢着跳下来成一团的苏军大声喝道:“不要慌,这不是炮击,这是地雷在爆炸。”
抬头看向前方的车队和苏军士兵中间,一个传令兵满脸惊慌,跌跌撞撞地冲过来。
尼亚佐夫无奈地摇摇头,跳下车,整理好军服等候那个传令兵。
“先头营遇到了中国人埋设的地雷,伤亡很大。损失了两辆坦克和三辆卡车,伤亡了一百多人。”
“什么?十几颗地雷就伤亡了一百多人?”
地雷这可是太平常的武器了,踩到地雷的事情,在一战中那也是经常遇到的。可是这样的伤亡,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尼亚佐夫相信。
感谢“还没发现”书友的月票
第四百八十一章抗战边境(四)
对于尼亚佐夫的吃惊,传令兵似乎早有预料,摊开紧握的左手,伸到尼亚佐夫和随后赶到的阿廖沙面前。WwW、
传令兵的手掌上,赫然摊着五六颗小指甲大小,或粘着鲜血,或是长满黑红色铁锈的钢珠。
“这是营长让我送来的。营长说,这是中国人的新式地雷,它会飞到空中爆炸对步兵杀伤很大。我们人员的伤亡,主要是这种带钢珠的地雷造成的。”
“飞到空中再爆炸?”阿廖沙惊讶地问道。
看到传令兵肯定地点着头,一想到那密如冰雹而下钢弹和破片,阿廖沙的脸色不禁有些发白。
“轰”又一声爆炸声从前面传来。阿廖沙不由一哆嗦。
尼亚佐夫看了一眼还有些躁动的士兵们,微微叹了一口气。
莫斯科还是有些太急了从欧洲调来的几个军还好些,可远东特别集团军上次在满洲里伤了元气,六月份才刚刚把新组建的部队补充满员,新兵很多。尤其是很多基层军官经验都很少,又都是从士兵中逐级提拔起来的,而不是像沙俄时期那样,基层军官都是士官学校的毕业生,军事素养都很高。
让这些部队匆匆走上战场,在时间上还有些早。如果再训练一年,情况会好很多。
可虽然如此,尼亚佐夫对这次进攻北蒙取得胜利还是很有信心的。
这次不比满洲里,苏军完全是有备而战。四十万大军拥有数百架飞机和坦克,还有上千门大口径火炮的支持,以这样的实力,不要说面对中国的一个地方军阀,就是面对整个中国政府,也会具有相当的优势。
仅他这个先头团,就给他配属了一个山炮营和坦克连,以这样的强大火力,他完全有信心击溃只有小型火炮的中**队的一个师。
只是,他虽然不惧怕和一个整师的中**队对阵,可是对于中国人的地雷阵他却很有些头疼。主要问题就是时间,长期在远东特别集团军服役,他很了解西伯利亚的气候,因为天气的原因,他耽误不起时间。他很理解布柳赫尔不再施展进一步迷惑中国人的手段,而是选择了尽快展开进攻的无奈。
尼亚佐夫抓过传令兵手中的钢珠仔细看了看,又闭上眼睛想了想,还是有些担心,看看已经快要到头顶的太阳,决定还是亲自到前面去看一看。
先头营的队伍里一片狼藉,两辆坦克歪倒在路边已经燃烧起来,从到处都是呲牙咧嘴的裂痕的铆接装甲上,以及炸得已经变了形状的卡车残骸上,可以看得出来,中国人的新式地雷威力的确很大,那十几个直径足有两米的大坑更能说明问题。
医务兵正在紧张地为伤兵们包扎,更有一些新兵伤兵因为恐惧而痛苦大声地嚎叫,这让战场的情况悲惨至极。
先头营长跑过来报告,是中国人引爆了预先埋设的地雷。
顺着先头营长手指的方向看去,路左边的山坡上已经站满了苏军士兵,正在展开搜索。显然,中国人是躲在山坡上,采用电引爆的方式引爆了他们的地雷阵。
尼亚佐夫再向右面看去,那里的山坡上也有一个排的苏军在警戒。
见先头营长并没有仅仅关注中国人出没的左侧,而忽视了右侧的安全,尼亚佐夫满意地微微点头。
见前面几十个工兵正聚在一起,正在茫然无措地低声交谈着,并不时紧张地偷眼看向自己。
“工兵为什么不排雷?”
先头营长有些紧张地报告:“营工兵排已经组织了排雷,虽然工兵们发现并排除了即可中国人的地雷,可是还是有一个工兵在已经探测过的安全区域踩响了一颗地雷,现在工兵们已经不敢再上前探测了。”
“是他们自己不小心踩响了中国人的地雷,难道这也是他们不执行命令的理由?”
随后赶来的阿廖沙盯着前面的工兵们,语气阴森地说道。
先头营长苦着脸,忙把手中拿着的一块烧得发黑变形的碎片递上来。
“这是工兵刚刚踩响的地雷碎片,这种地雷好像我们的探雷器探测不到。”
尼亚佐夫接过碎片,在手中摆弄着仔细观看,并用指甲在碎片上刮了刮。
这块碎片从硬度和光泽上看显然不是金属,不过从质感上来说它也不是木质和石材,这完全是一种他从没有见过的东西。不过,尼亚佐夫是清楚的,那就是用这种材料制成的地雷的确是不易探测的,因为现在的探雷器只能探测金属壳体的地雷。不过,地雷还是要排除的,他的部队必须要前进,即使付出一些牺牲也要这样做。
见阿廖沙也在伸着脖子看自己手中的碎片,尼亚佐夫把碎片递给阿廖沙,正要下达继续排雷的命令时。
从后面跑来的一匹顿河马的马背上跳下来一个师部参谋。参谋告诉尼亚佐夫,师长对于先头团的前进速度很不满意。并且转述师长的原话说,“现在还有一个营长的位置空缺,如果尼亚佐夫想去当营长,他不会反对。”
尼亚佐夫苦笑一下,从阿廖沙手中拿过那块不明材质的地雷碎片交给参谋说:“中国人埋设了大量地雷,我们已经损失了两辆坦克和三辆卡车,伤亡很大。这是中国人埋设的地雷碎片,这种地雷同我们常见的不同,工兵探测不到。为了保证后续部队的安全,我还需要一点时间。”
阿廖沙挺起胸膛插话道:“请转告师长同志,为了早日把蒙古人民从中**阀的手中解放出来,红军战士是不怕牺牲的,我们就是用人趟,也要尽快为大部队开出一条路来。”
打仗是一定要死人的,甚至会死很多人,尸山血海的大场面在一战时尼亚佐夫可是经历过的,一天伤亡几万人,在一战时那是很平常的。可是,即便这样,随随便便就让士兵去牺牲自己的性命,尼亚佐夫还是很不情愿的。
只是,这个时候,他是不好多说什么的。尼亚佐夫对先头营营长下达命令,要工兵继续排雷。同时,命令传令兵把团工兵连调上来参与排雷。
传令兵走后,尼亚佐夫突然感觉到了一丝危险在迫近。
从军以来,在战场上他已经多次有过这种感觉,也正因为这种敏锐的感觉,才让他数次死里逃生。
尼亚佐夫紧张地看向四周。
就在这时,他突然看到距离道路100多米外右侧山坡上的灌木丛中,一到明显是阳光照射在金属上的反光一闪而过,多年的战斗经验让这位沙皇时代基甫士官学校的毕业生本能地一侧头。
更多到,地址
第四百八十二章抗战边境(五)
尼亚佐夫只感到一股炙热的气流,猛地擦过他的额头,随后一股热乎乎的液体一下子喷溅到他的后颈上。Www;
虽然年近四十,可是多年养成的优秀军事素养和长时间的军旅生涯,让尼亚佐夫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敏捷。
尼亚佐夫一个鱼跃,已然前扑倒最近的一辆坦克旁边,在触地的一瞬间,紧接着又是一个侧翻滚到坦克的后面。在此期间,尼亚佐夫腰间的手枪已经到了他的手中。
就在他刚刚躲到坦克后时,在他前扑触地的地方,地上猛然溅起一小股烟尘。
尼亚佐夫不由暗道一声:“好险”他知道,那是一发步枪子弹造成的。
此时,山坡上猛然响起密集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期间还夹杂着苏军士兵的惨嚎声。
尼亚佐夫听得出,山坡上的枪声是德国mp…18冲锋枪和轻机枪发出的声音,从枪声密集程度来判断,最少要有十几支冲锋枪和一挺轻机枪。而爆炸声显然是手榴弹造成的,只不过爆炸声很大,威力明显要比苏军装备的1914型手榴弹大得多。
对于轻机枪,尼亚佐夫接触的不多,这是因为虽然一战后各国都出现了研制单兵使用的轻机枪的**,可是苏军高层对轻机枪并不很重视,他们一直固执地认为,对步兵而言,其主导作用的只能是重机枪。
好在苏军高级将领中不乏有独具慧眼的人。自23年开始,苏联工兵中将瓦西里?A?捷格佳廖夫开始研制轻机枪,并获得了苏军轻武器委员会主席古比雪夫的支持,终于与1927年定型制造,1928年正式装备苏联红军,军队称号为DP机枪,国际轻武器界一般通称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因为捷格佳廖夫DP…1927机枪的供弹具为一个大圆盘状的弹盘,且捷格佳廖夫姓氏缩写为DP,所以又被通俗地称为“转盘机枪”、“德普”轻机枪。
DP…1927,初速840米/秒,最大射程3000米,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800米,理论射速600发/分,战斗射速80~90发/分
DP…27式轻机枪的优良战术技术性能,很快引起了欧美各国的注意。欧美的枪械发明家称这位天才的设计师为“俄国的马克沁”。只不过,远东特别集团军是最晚装备的这种轻机枪,直到三个月前,远东部队才完成换装。
尼亚佐夫拿着手枪侧着头,在坦克的尾撬板下向山坡上望去。
一个身着草绿色军装的中国士兵,拎着一支步枪,像山猫一样,从掩蔽的灌木丛中飞快地窜了出来,几个起落就隐入山坡后面。而山坡上的那一个排的苏军中,只有十几个几乎个个带伤的士兵,连滚带爬地从山坡上溃退下来。
与此同时,接连有三发迫击炮弹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飞来,尖啸着落到公路上的混乱的苏军队伍中,爆炸造成的伤亡和烟尘,让新兵们更加混乱,为了躲避山坡上中国人可能的射击,卡车和坦克后面这些安全一点的地方,乱糟糟的士兵早已经挤成一团。
可是,山坡上已经再没有枪声出现,显然,中国人并不恋战,只是一击就走。
“狡猾的中国人。”尼亚佐夫狠狠地嘟囔了一句。
中国人先是在这里设置了地雷阵,在左侧引爆后,吸引苏军加强对左侧山林中进行仔细搜索,对右侧难免有所忽视,而他们的狙击手和接应部队则冒着危险潜伏下来,专等射杀苏军的高级军官。
没等尼亚佐夫下达命令,先头营长这个似乎是有着蒙古血统的哥萨克人,已经粗暴地挥舞着手枪大声地下达了命令,一个完全由有经验的老兵组成的营侦察排,迅速从掩蔽的地域站起来,在排长的指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