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名侦探-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大人请问。”李倓平静地道。

杨国忠嘴角微微上翘,道:“此番本是为了谈论李沧海率兵潜逃之事,可王爷却一直顾左右而言他的为李沧海开脱,莫不是王爷知道李沧海和三万大军所在何处?”

李倓剑眉瞬间挑了起来,他盯着杨国忠,淡淡地道:“东征大军去了何处,本王如何会知晓?”

杨国忠笑了起来,他捋着胡须道:“王爷和李沧海两人交好,此事众所皆知。何况,王爷和李沧海前去扬州接应三大神器,你们在一起这么长时间,难道王爷就没有发现李沧海有些异常吗?本官可是听说,李沧海时常在私下抨击朝纲,甚至诋毁圣上,说圣上贪恋美色,不理江山社稷,对朝廷很是不满啊!”

“杨大人,这饭可以乱吃,话却不能乱讲!李大人对大唐忠心耿耿,更是解救我大唐的功臣,你如此诬陷李大人,究竟意欲何为?”崔涣义正言辞地喝道。

杨国忠冷笑了一声,说道:“李沧海会是忠臣?可依本官之见,却并非如此吧?本官一直怀疑,他怎会将‘逆鳞玄武’的计划知晓的如此清楚?如他所说,‘逆鳞玄武’所有的计划,都只有麟主一人知晓,若真是如此,他又怎会将对方的计划如此熟悉?还有,圣上让他调查麟主下落,可过了这么长时间,他却没有查到任何头绪,若依他之能耐,他既然能够洞悉‘逆鳞玄武’之计划,又岂会这么长时间找不到麟主下落?”

“这是为何?”李隆基似乎也有些疑惑了起来。

“回陛下,依臣之见,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李沧海与麟主交情匪浅。亦或者,李沧海就是麟主!”杨国忠正色道。

此言一出,群臣皆惊!

“杨大人!你如此诋毁有功之臣,究竟是何居心?若不是李大人提前洞悉了贼人计划,而今大唐早已变天!他若是麟主,又何必破坏自己的计划?”崔涣见他诬陷李沧海,立即厉声争辩道。

杨国忠冷哼了一声,道:“这就是李沧海最为高明之处,他以此来取得圣上之信任,让天下人都认为他是救驾之功臣。此人心机深沉,可见一斑!”

李倓用眼角余光看了眼李隆基,李隆基脸色阴沉,似乎对杨国忠所说竟产生了几分相信。

眉头微微一皱,李倓冷笑了一声,他盯着杨国忠道:“杨大人,你这搬到是非的能力,委实可见一斑啊!李沧海冒死救驾,到了你口中,却倒成了十恶不赦的逆贼。如你所说,他以此来取得圣上信任,其目的就是为了当上大理寺正卿?”

群臣闻言,纷纷暗自点头。

众人都曾经历过那场巨变,若不是李沧海及时出现,而今这大唐江山指不定落在谁人之手。

若是如杨国忠所说,李沧海就是麟主,那他放着天下不要,却非要取得皇帝信任,做一个掌管刑狱的大理寺正卿,这怎么可能?

杨国忠嘴角扬起一丝残酷的微笑,他似乎就等着李倓说这个,他正色道:“王爷,你可别忘了,‘逆鳞玄武’在造反作乱之时,曾让圣上写禅让诏书,而至于禅让之人,逆贼却并没有说明。不过,本官却记得,雾隐道人却是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让本官记忆尤为深刻啊!”

“什么话?”李隆基冷声问道。

“回陛下,当时雾隐道人让陛下写诏书之际,他曾说过,这江山还是会姓李的!”杨国忠意味深长地道:“这就说明,逆贼是国姓之人。究竟是李沧海,还是另有他人,就耐人寻味了。”

“国忠,将你心中所想全部说出来!”李隆基突然说道。

杨国忠眼睛一亮,忙道:“臣领旨。”他顿了顿后,说道:“王爷之前说过,他费了如此大的劲,目的何在,难道仅仅是为了大理寺正卿?当然不是!李沧海或许不是麟主,但他一定与麟主有着莫大的关系,他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让麟主可以名正言顺的窃取我大唐江山!由此可知,麟主必定也是姓李,而且一定有着尊贵的身份,并且与李沧海相识。”

说到这里,杨国忠似有意似无意的看向李倓。

众人的目光也跟着杨国忠看向李倓,纷纷愕然起来。

杨国忠的话已经很明显,与李沧海相熟,且有着尊贵的身份,同时还姓李。

符合这些条件的,只有李倓一人!

就连李隆基看向李倓的眼神,都充满了怀疑。

第五百六十六章危急时刻

杨国忠却突然话锋一转,盯着李倓道:“王爷,你如此极力为李沧海开脱,难道是王爷将李沧海和三万大军给藏了起来,在背地里谋划着什么不成?”

崔涣等人暗叫不妙,杨国忠这一招,可谓是歹毒至极!

不仅将三万大军失踪之事推在了李倓身上,还将‘逆鳞玄武’谋反之事也诬陷给了他。

‘逆鳞玄武’谋反一事,向来是李隆基的一块心病。

即便杨国忠所说简直就是漏洞百出,而且都是毫无证据的胡言乱语,但在李隆基看来,却并非如此。

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胆敢造反谋逆之人,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哪怕错杀一千,也不会放过一个,这是皇帝的天性。

杨国忠所说,虽是漏洞百出,但却成功引起了李隆基对李倓的怀疑。

何况,加上东征大军无故失踪,而杨国忠又将此矛头对准了李倓,李隆基就更有理由怀疑他在暗中拥兵自重,意图不轨。

“倓儿,你是否需要给朕一个解释?”李隆基捋着胡须,冷冷地问道。

李倓用余光看了下杨国忠,见杨国忠嘴角正扬起一丝得意的冷笑,他剑眉微皱,对着李隆基跪了下去:“皇爷爷若是相信倓儿,倓儿无需多做解释。皇爷爷若是不信倓儿,即便倓儿说的天花乱坠也是枉然。”

李隆基眉头一皱,沉声道:“好,既然你无话可说。来人,将他押进大牢!”

杨国忠顿时眉开眼笑了起来。

崔涣等人见状,纷纷吃惊不已,立即跪下道:“陛下,建宁王和李沧海对大唐忠心耿耿,又岂会意图造反?望陛下明察,切莫受到有心人之离间挑拨啊!”

“崔大人,你这是在说本官故意冤枉他们了?”杨国忠的脸色瞬间寒了下来。

崔涣怒视着杨国忠,道:“人在做,天在看,杨大人有没有冤枉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说到这里,崔涣对着李隆基使劲扣了几个响头,声泪俱下地道:“陛下!建宁王和李大人乃是国之忠臣,更为大唐江山社稷立下过汗马功劳。臣以性命为担保,他们绝对不会有造反叛乱之心,望陛下明察啊!”

“臣等也愿意用性命为担保,望陛下明察!”与崔涣等人交情不浅的十多位忠臣良将,齐声拜道。

“大胆!你们这是在威胁圣上吗?”杨国忠见状,立即厉声喝道。

“陛下,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若是将王爷和李沧海下入天牢,恐会寒了天下忠义人士之心!何况,杨大人所说这些都是毫无证据的猜测,即便是要将他们入狱,也应当拿出真凭实据,而非信口开河,胡言乱语!望陛下三思啊!”崔涣泣泪道。

李隆基脸色阴沉,他捋着胡须,没有说话。

杨国忠眼珠子转动了几下,随即对身边官员挤了挤眼。

那官员立即醒悟,随即也跪倒在地,义正言辞地道:“陛下!眼下虽没有证据证明李沧海和建宁王参与谋反,但他们却是有着最大的嫌疑!何况,李沧海如今带着三万大军不知去向,请陛下下旨,捉拿李沧海归案!”

“请陛下下旨,捉拿李沧海归案!”杨国忠的拥趸者,也跟着纷纷跪下,异口同声地说道。

这下,满朝文武也就泾渭分明了起来。

为李倓求情者,占了不到两成,而请求捉拿李沧海之人,则站了七成。

剩下一成则选择了中立,似乎颇为犹豫。

六皇子和柯南相视对望了一眼,两人在心中暗道:看来大唐也并非如他们想象中的那般和谐啊!

看着满朝文武跪成一片,李隆基怒不可遏,脸色阴沉的几乎能滴出墨来。

气氛一时间变得古怪起来。

就连高力士也是有些不知所措。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飞快的来到了大殿之外。

“陛下,兖州有八百里加急信送到!”那内侍跪在大殿之外,双手举着一道塘报,大声叫道。

高力士见状,忙走了出去,将塘报拿在手中,他看了看之后,心中突然一动,忙走进大殿,对李隆基行礼道:“陛下,李沧海并没有带兵私逃。据塘报所说,李大人征调了狻猊军一万人,以及战舰四百余艘,与日前已经前往新罗抗倭!请陛下御览!”

说着,高力士将塘报上呈给了李隆基。

此言一出,群臣又是一阵惊愕。

崔涣等人眼中顿时浮现出欣喜之色,他们激动无比,泪水在眼眶之中不断打转。

这塘报来的可真是太及时了,可以说将整个不利局面来了个巨大的反转。

而杨国忠等人的脸色,则变得难看起来。

眼看着,他们即将把李倓和李沧海打入万劫不复之境,没想到竟然会横生枝节。

李隆基接过塘报仔细看了看,一直紧绷的脸色,总算缓和了下来。

“国忠,看来你真的是冤枉李沧海了,他确实是领兵从海路出发,前往新罗抗倭去了。”李隆基说完,对李倓说道:“倓儿,你起来吧!”

李倓站了起来,他看了看杨国忠,淡淡地道:“杨大人,你身为宰相,却信口开河,诬陷本王与大理寺正卿,你是不是该给本王一个解释?”

杨国忠脸色铁青,他看着李倓,眼珠子一阵乱转,忽然满脸赔笑地道:“王爷赎罪,本官也是忧心新罗战况。毕竟新罗是我大唐属国,东瀛若是占领新罗,必定想要进攻大唐。本官一时情急,多想了一些。其实本官知道,王爷为大唐立下过汗马功劳,又岂会有谋反之心?方才失礼之处,万望王爷海涵才是!”

李倓冷笑了一声,道:“杨大人果然是伶牙俐齿啊!本王方才可险些被下入大狱,而杨大人一句一事情急多想了一些,便要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未免太简单了一些吧?”

杨国忠有些尴尬,他立即对着李隆基说道:“陛下,臣只是一时失言,求陛下开恩啊!”

李隆基揉了揉眉头,挥手道:“倓儿,国忠也是心忧我大唐江山社稷,既然他已经对你认错,此事就此算了吧。”

第五百六十七章仇大苦深

崔涣等人面面相觑,杨国忠想要将李倓和李沧海置于死地之心,已是众人皆知,可李隆基居然还如此偏袒他,这着实另百官惊愕。

“陛下!杨国忠身为内阁首辅,在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之下,诬陷肱骨重臣造反作乱,若不严惩,何以向天下臣民交待?请陛下治其诬陷之罪!!”崔涣义正言辞地说道。

“请陛下治其诬陷之罪!”余下忠臣良将同时跪地说道。

杨国忠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了起来。

“请陛下治其诬陷之罪!”崔涣等人见李隆基似乎并不为所动,纷纷跪在地上,再次大声疾呼道。

李隆基脸色也异常难看,他看了看崔涣等人,又看了看杨国忠,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

杨国忠与他来说,不仅仅是内阁宰相,更是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他最能懂得自己的心思,更何况,正是因为他,自己才得以娶到杨玉环为妃,而最重要的一点,他是杨玉环的兄长。

若是对杨国忠进行处置,杨玉环难免会抑郁寡欢,这是他所不愿看到的。

然而,他也知道崔涣等人的秉性,正直,忠心,但也执着的令人头疼。

若是不给他们一个交代,他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甚至说不定会不惜进行血谏。

这血谏便是以血写谏书,带着棺材上朝,以死明志。

李隆基虽说不太喜欢崔涣等人,但毕竟他们还是大唐不可或缺的肱骨重臣,这大唐还要靠着他们运转,自然不能让他们以死明志。

而且,他也看出来,杨国忠此番却是是过份了一些。险些将大唐功臣给说成了造反逆贼,他自己也知道,这要是不给群臣一个交代,也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揉了揉有些发疼的太阳穴,李隆基咳嗽了几声,说道:“国忠,此事是你之不对。既然你没有证据,岂能如此胡乱指责?幸好这塘报来的及时,否则朕要是下达了对李沧海的海捕文书,岂不是让天下臣民认为朕是恩将仇报之人?朕向来以仁义治国,而你却险些将朕至于不仁不义之地啊!”

杨国忠闻言,顿时吓的冷汗直流,扑通一下跪在地上,脸色惨白,不停地磕头道:“是微臣疏忽,微臣罪该万死!求陛下降罪!”

“行了,念你一片忠心的份上,朕也不罚你,暂时革除你内阁首辅之职,降为御史台少夫,令罚银五万两,以充军资!”李隆基说道。

“臣领旨谢恩。”杨国忠擦了下额头汗水,长长地呼了口气。

崔涣等人面面相觑,诬陷当朝三品大员和皇室子孙,还险些让李倓深陷牢狱之灾,如此严重之罪,竟然仅仅将官三阶,罚银五万。这要是换作别人,恐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