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唐-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李白很仰慕玉真公主。他还写过一首诗: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可这首诗也有其他两种说法,一是李白好道,玉真修道,因此写了这首诗。第二个说法就是玉真本身的原因了。这个公主很有才气,现在也证明了,这蛋大的小丫头片子,都让人头痛了,况且长大以后。正因为她得宠,又有了一些才气,经常用在别院里举办一些文艺沙龙,与王维李白高适等著名诗人都有来往,还因为修道,与道教界的司马承桢元丹丘也有一些密切的往来。所以一些文人登门求于其门下,以图她向唐玄宗推荐使自己发迹。李白的诗正是因为迎合这种大势的。只不过他写得更含蓄高雅一点。
    除了这首诗外,李白还写了其他几首尤关玉真的诗,于是以讹传讹,成了这桩唐朝有名的李白桃色绯闻。
    但玉真确实与王维有可能有这种暧昧关系。王维出身比李白好得多了。当时王维参加科考前,就已经在宁王、岐王(都是玄宗的兄弟)府中出入。可为什么在科考前,岐王让王维到玉真府上,难道他的面子不够大?但饮宴过后,王维如愿以偿高中。还有一个例子,王维请孟浩然来长安,为什么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要躲在床下?再者,玄宗为什么到王维家去串门?还来的这样突然。就算皇帝到大臣府上去,一般也是前呼后拥,早有太监之类的前去通知准备,大臣早就恭迎在大门外了,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皇帝倒像是学生公寓里查宿舍卫生的,说来就来?所以推测,王维此段时间定是常住在玉真公主居处。可能这天正好公主不在,出去玩了,老孟乡下佬一个,想开开眼界,看看公主住处什么样儿。王维就私自请了他来,所以皇帝一来,他才吓得朝床底下钻。正因为是在玉真公主的住处,以玄宗的兄妹情深,肯定不时来看看,玄宗兄妹间亲密得很,一切礼仪从简,也并不会事先传报什么的,故而才有这档子事。
    至于张果,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张果老。这个人来历古怪。在历史只传下李橙向他学过星命之学,并把两个人的问答记载下来,合称李憕问答》,内容包括《先天心法》、《后天口诀》、《至宝论》、《分金论》。当时张果来到长安时,还很年轻,自称出生在尧帝时代。当然,如果真有张果老,他得道成仙,从远古活到唐朝是理所当然的。将李隆基唬得一愣一愣的,于是亲自要求将玉真下嫁给他。
    张果一听,吓得跑得没影了,找也没找到。
    有可能他真是神仙,毕竟王画自己都是莫明其妙来到这个世界。有可能是神棍,怕拆穿原形,还有当时玉真奔四十,张果嫌她色衰。最后这桩亲事没有结成。
    让王画反感的不是她的生活绯闻,毕竟一个女子,虽然修道,不可能断掉所有七情六欲。主要她生活还奢侈。加上小姑娘今天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王画脑海里的应象更加恶劣了。
    以至他都忘记了玉真身上发生的另一件事。自从李隆基的老子唐睿宗被武则天逼下台后,老武大姐对这个儿子十分不放心。于是她的婢女团儿,诬陷睿宗的太子的刘皇后和德妃,说她们经常半夜三更在屋子里做咒蛊,诅咒武则天,武则天就派人将太子的后妃杀死在后宫,然后抛尸。德妃就是李隆基兄妹的亲生母亲。
    因此,那天看到王画那件漆奁上有些凄怆的宫女图,小丫头说想起妈妈。
    虽然武则天十分喜欢李隆基,但这时李氏地位稍转好一点,况且继承人是李显,而不是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李隆基还是立即将她的嘴巴捂上。连她的贴身太监,都害怕王画的发迹,影响到玉真的安全。
    加上后来的武韦之乱,使得玉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看寒了心,所以才要修道出家。
    同样对李隆基王画也没有好感。早期李隆基还行。后来扒灰不说,差一点将唐朝弄亡了。
    但事情不是他所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小丫头还是一个孩子,得了好东西,总想把它拿出来与人分享。
    这一天,春天正是浓烈的时候。少年时的李隆基才气过人,与一群学子以及一些不得势的官员来到邙山上踏青,吟诗,不管是真好,还是假好吧,相互都奉承几句。
    小丫头看不习惯了,她终于按捺不住,将王画那两首诗念了出来。甚至还把这首《清明》变异而来的三言四言五言以及小令全读了出来。这两首诗,一首胜在意境,一首胜在气势,这两首诗各有千秋,将一干诗人震得两眼发花。
    于是追问是谁写的。
    虽然是小丫头吟出的,可没有会相信是她作的。
    小丫头支支吾吾地没有回答。虽然没有到完全懂事的时候,可也知道王画再三说过不要让人打扰,说出来恐怕不好。自己毕竟受了人家的好处。
    李隆基狐疑地问道:“到底是谁?”
    小丫头趴在他耳边说道:“就是那天卖漆奁的小孩子。”
    李隆基听了笑出声来,人家是小孩子?比你还大上好几岁呢。但一会惊喜道:“你在哪里碰到他的?”
    这个小家伙(他也忘记了自己比人家只大上一岁)整是一个神龙见首不尾,狄仁杰在偃师遇到他后,就没有找到人。来到洛阳后显了一下身后,又象是从人间蒸发了一样。
    “他在南城门外一个农庄里,正在制作一件漆器。”
    “好,你带我去见他。”
    “不行啊,他说过不愿外人打扰他。”
    “那有这个话。”李隆基牵着她的手就往回走。现在再找不到,说不定那一天又不见了。   

第五十五章 冷淡
    他们这一走,后面也跟了几个人。
    第一人很有名气,不过现在名气还稍微小一点。那就是贺知章。
    这个人有四样东西很闻名,第一样东西,就是才气。诗写得好,文章做得好。最主要他才思就从没有断过,给他五张纸,他能写出五张纸内容的文章,给他十张纸,能写出十张纸的文章,决不拖泥带水。如果放在现在,绝对是超一流的网文写手。第二就是清淡,魏晋人士经常干,但在唐朝几乎失传了,但这成了贺知章的独门绝学。这与吹牛不一样,要淡笑风生、宁静致远、引经据典,还要使听众心情气静,如坐春风。宰相陆象先说:“这两天没有听贺知章清淡,我又变得庸俗了。”将一个堂堂宰相都唬得不知东西南北。第三就是喝酒,饮中八仙嘛。第四就是书法。
    少年的李隆基还是雄心大志的,也经常与一些文人雅士来往。不过因为朝政,与他交往的层次不算很高,就是有一些官员在里面,都是不得志的官员。他与贺知章关系很好。而且贺知章本身也风流倜傥,很招人喜欢。
    今天游春,贺知章就是其中一个。
    特别是听到日照香炉生紫烟一诗,不但大气,还有点仙气。现在大贺(才三十来岁)一听就喜欢了。加上他本人不拘小节,不管李隆基兄妹离去时,是有意不想招摇的,还是跟来了。
    第二个人名气也不小,那就是老杜同志。虽然他自称才华胜过屈原宋玉,本身就是那种不得志官员行列,所以今天在名列其中。可一听这两首小诗,嗯,有那么一点味道,比我写的就差那么一点点,这种后生值得我去点拨一下。他比贺知章更不顾小节了,跟上去连犹豫一下都没有。
    第三个人是刘幽求,现在小刘同志还是白身,准备今年参加科考。这个人也有一些才学,进入洛阳后,无意中碰到了李隆基,李隆基对他十分赏识,两个人交往过一两次。
    当然从自身来说,他也希望这位深得武则天喜欢的世子,对他推荐。现在看到李隆基离开了,正犹豫不决,是不是要跟上去,看到老杜与大贺两位好同志跟上去,也跟了过来。
    李隆看了看这三个人,与几大世家并没有关系,也没有吭声。随他们去了。
    于是一行五人,还有李隆基身边的几个太监,下了邙山,从上京门入城,再从厚载门出城。实际上王画所居住的农庄离西市场更近一点,洛阳的西市就在厚载门旁边,皇宫的西南方向,南市却在东南方向。不过出了城,也就无所谓了。
    这时候天气都临近四月了。
    若大的漆器早就正式开工。
    这一次漆器上方,也就是七千僧侣像,属于硬雕技术,王画也会,但比起软雕来,稍差一点。因此王画主动放手,让这些技工操作,他只是在旁边做一下指导。
    虽然都是前来接受宝林斋的聘请,协助王画的,可是王画的态度很和蔼,这些技工没有感到拘束。通过交谈,王画发觉这些技工大多来自扬州。
    唐朝的都城,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可还有其他两个陪都,北都太原,南都江陵。但扬州设为大都督府后,大运河水运的便利,加上南方人的精巧,很快扬州就成为唐朝的重要经济中心。到了安史之乱后,已经成为扬一益二,也就是说唐朝第一城市是扬州,第二城市是成都。虽然长安洛阳是都城,可论繁华程度,与前二者远远不及。
    王画想到这里,抬头看着南方,若有所思。
    但不论他有什么样的打算,还得有一样重要的东西,需要他去争取,就是启动的资金。
    他说了声:“干活吧。”
    硬雕交给了这些技工,可一百多幅漆画,还有十万来字的《大唐西域记》还需要他亲自作画书写。也就是说,这件漆器到了今天,才是小菜坛子,才开了一个头。
    正在这时候,王画看到那个玉真小丫头片子,探头探脑地从门外伸进头来。
    王画气得将小刀子往地上一扔,说道:“你进来吧。”
    小丫头有些害怕。这个小孩子一点也不好玩,上次态度那么凶。蹑手蹑脚地走进来。王画看她这种神情,气不得笑不得。但这回不是小尾巴了,整成了一个大尾巴,“哗啦”一下,小丫头身体往旁边一让,走进来好几个人。
    王画认识,只好行礼:“臣参见世子。”
    但态度很冷淡,我也不想做官,管你以后是不是皇帝,无欲则钢。
    这时候李隆基与晚年李隆基还是两回事,并没有怪罪。也怪罪不起来,现在李氏弟子朝不保夕,就是他们是武则天的亲生后代又如何,杀起来更狠。但他在心中还产生一种想法,认为王画受了两大世家的一些打压,因此对权贵不是很喜欢。也许他将自己也划到权贵弟子范畴一内。
    还了一礼后,为王画引荐贺知章三人。
    听到贺知章这个名字,王画态度立即变得恭敬起来。那是唐朝有名的大诗人,不恭敬不行。
    这让李隆基开始郁闷起来了,我好歹还是一个世子,深得皇帝奶奶欢心,你不能对我的态度还不如一个小小的太常博士吧?
    但这时候贺知章,已经顾不得王画什么态度了。他一下扑在王画所书写的铭文上。
    倒是老杜好奇地打量着他,那个刘幽求现在根本没有发迹,站在哪里,还略有些手足无措。
    王画刚准备吩咐上茶。不管怎么说,这几个人可不是玉真这个小丫头片子,有的为官,有的将来还是朝中大官,更不说李隆基这个未来之主了。总得要招待。
    但贺知章已经将王画的手拽着,急切地问道:“这个字是谁写的?”
    王画还有些不理解,答道:“是我写的,有什么不对嘛?”
    “能否再为我写一次?”贺知章说完后,弯下腰,身体几乎伏到地上了,施了这么一个大礼!
    也知道王画字写得好,画也不错,还有诗,制作漆器,李隆基亲自说的四好吗。可贺知章是什么人,他最拿手的四样东西中就有书法。别看他官做得小,做官也没有本事,后来唐玄宗对他十分优厚,可还没有让他做主事的官。可他在唐朝文人中名声很大,与包隔、张若虚、张旭共称为吴门四士,也就是江南四个最有学问的人。有的人专用最后的纸笺,求他书写,每纸不过数十字,但每个得到的人,都将它视为宝贝。
    在书法的造诣上,他丝毫不亚于王家聘请的薛稷,只是没有薛稷的出身好罢了。
    能让这个书法大家折节下拜到如此地步,那是什么字!
    李隆基几个人的注意力全被吸引到那篇铭文上面了。
    那篇铭文,还有那幅巨图,都用夹板夹在墙壁上,还没有浮刻到木材上,因此一目了然。
    只是几个人看了后,觉得很奇怪。真的,这个字写得太奇怪了。   

第五十六章 新隶
    应当来说,连小丫头都认出这是隶书。但王画这隶书真是很古怪。
    隶书起于秦朝,县吏程邈因事关进监狱里,呆在监狱里没有事做,于是就想篆书书写繁杂,于是参照了民间的简便书写字体,使大小篆变圆为方,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