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唐-第3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比老武晚年时更坏,不是武三思比张易之恶劣,两个人弟兄俩。都差不多。主要是李显不如老武,如果不是老武重病,就是她宠幸二张,也不会对国家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李显本来治国不如老武,再加上奸臣当道。国家比起武则天让人诟病的晚年,也大有不如。
    但两个人都是当初李氏宗室的支持者。为了这个,王画还劝导过老魏。因此听了王画的提问,皆不能答。
    宋壕指着他的腿说:“王画,不管怎么说,当初国老对你十分器重。现在国家到了如此地步,你不但没有振作。反而装伤闭门在家,不管别人,也有负你恩师对你的教导与厚爱。而且因为你,也将我与魏相公逼上了绝路。”
    “宋侍郎,这个问题我说过多遍了,我也不想再讲了。这个国等于是一个大家,养了一群败家子,而我呢,就是其中的一个猫不受狗不迎的庶子,就是我再努力,也经过得那群败家子败么?那也无所谓,我就怕这群败家子不知道我的苦心,最后反而对我加害。你说我将你们逼上绝路?但你们有没有逼过我?难道非要我成了第二个王同皎后,你们才心甘情愿?。
    “二位,你们不要争了,再争下去,于事无补,怕要不了多久,你我三人皆会成为王同皎,被武三思一个一个地加害。”
    “那就对了吗,你们问我治国,我,小品二我尽我所能地为国家多做贡献,但想国家好坏,寄托灶割个人身上。不好意思,就是恩师在世。我也不会答应的。但想我为你们指一条生路,我都是可以。”
    宋壕郁闷不己。这种话也只有王画才能大义凛然地说出来,但也是实情。不过不管怎么样,先找一条活路吧。虽然说人生难免一死,可比死在奸臣手中,死得不明不白要好。
    “想要活,得知道对方怎么想。现在武三思最仇恨的人,无非是皇太子,你们以及我,四个人。但被我在天津桥上弄了一下,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又打出第二张牌,在没有摸清我的底细下,还有公主袒护,现在武三思是暂时不敢对我动手的。”
    魏宋二人闷“哼一声,有点不满。
    因为都心想王画还有一条理由没有说,自从上过早朝后,王画大门紧闭,再次闭门谢客,分明授意武三思,你不要惹我,惹我我也惹你,但你不惹我,我也不惹你。在这种情况下,武三思肯定将王画放在最后一位动手了。
    “但是魏相公呢?你认为他会对你动手。那也错了。如果不是我拉了这么一下子,你这次回到朝廷,也没有打算多管闲事。相信皇上这道圣旨下过后,魏相公再次心灰意冷。这一点武三思也看得清清楚楚,你都心灰意冷了,同样也会将你放在一边。”
    老魏听了并没有开心,那是放在一边,不是放过。而且他心中也有怨言。心想你也知道,我是你拖下水的。
    “然后,是你,宋侍郎,因为你直言敢进,想耍抓住你的把柄会有很多机会。想暂时平安无事,这几天你少在朝堂上进谏就可以了。但这也是暂时的。武三思真正会立即对付的是皇太子。不但因为他是皇位的继承人,而且现在少数清流大臣,看到敬晖等人先后倒下,魏相公又师老无功,至于我吗?他们不希望我与武三思火拼时死去,我睡着就笑醒了。所以一批清流大臣与皇太子来往密切。也隐然成为清流中兴的希望。再加上皇太子开起兵器案,还带着手下侍卫官兵进入驸马府。所以武三思下一个对象正是皇太子,皇太子不倒,我们三个人安然元,事。”
    “你意思是他要谋反?”
    “他谋的是皇太子,也是不是陛下,谈何谋反。况且杀人非要用刀子。有许多方法。但魏相公,你不用担心。皇太子也有力量。你忘记了春天政变的另一介,功臣,李多诈,他看守北门二十多年,羽林军中有许多亲信手下。这才是最重要的力量。”
    “那你说皇太子也要政变?”
    “魏相公,且听我将话说完。我先谈谈皇太子这个人,因为我与他数月相处,对他应当也有所了解。我的评价就是果断,心志有余。才气不足。心胸偏狭。”
    这是一个非常糟吟的评价。果断看似褒义词,用在有雄才大略的帝王身上,那是有一介,有作为的帝君。但如果才气不足。再来个心胸偏狭。反而是坏事。就象杨广一样。行事十分果断,征高丽、开挖大运河,说做就做,李世民都不如他,但后果呢?
    两个人脸上都露出狐疑的神情,因为现在李重俊形象还是十分正面的。
    “我知道二位不相信。有几点可以证明。我之所以请他去滑州。因为我知道一些消息。如果手中没有大权。无法处理赈灾。平定粮价还有数起冤案。所以借了皇太子这个大义,一道前往滑州。但现在书房门关上了,我问一句。当真皇太子有传言中所说的,有我奏折上所说的那些功绩?”
    两个人不吭声。
    “当然,这也无所谓。但皇太子回到洛阳之后,有没有到过我家拜访过?为什么?因为他不想将这些虚无的功绩,重新让世人知道。背后真实的是我做下的。还有。在滑州。因为我的诱导,公主对他也十分客气。但皇太子呢?依然对公主抱着敌意。这是我对皇太子的评价。下面才说接下来很可能发生的事。五王的流放,同样李多作心中也是戚戚,加上皇太子又有一些虚幻的正名大义在手中。这两个人现在一拍即合。当然,他们还是不敢动。可当武三思将皇太子逼急了,兵变将会再起。武三思粹不及防之下,死局已定。但你们知道。为什么武三思会如此猖檄?因为有皇后。接下来皇太子会怎么样做?但他会不会成功?才智决定了结果,加上准备时间太短。所以结局也可想而知。”
    两个人听了脸上都是十分地慎重,虽然王画说的他们未必全部相信,但这又是一件大事了。
    王画看出他们的心思,又说道:“会不会发生,我们拭目以待。相信这一个月内就会有消息传来。因此,现在我们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条路通知武三思,学习宋之问。出卖皇太子。以求荣华富贵。”
    被两个人狠狠地瞪了一眼。就是老魏准备再次装疯卖傻,世事不问,也不可能做出出卖皇太子,求荣华富贵的事。
    “第二条那就是皇太子现在智囊不多,二个可以辅助皇太子,说不定春天的故事再次上演。二位也拥有了敬晖等人的拥立大功。”
    这更是反话,且不说成功与否,就是成功了,敬晖那几个人下场如何?而且王画刚才还刻意点评了李重俊的为人。
    “第三条就是准备这件事进入尾声后,划门共同将这逼烂摊子收起来。如果武三思倒了下去,皇上还不振作,我们也无可奈何了。所以你们怪我,但除了这三条道路外,还有第四条可以选作?或者通知皇上,通知了皇上等于通知了皇后,通知了皇后等于通知了武三思。因此,我只有选择第三条道路,静观事态发展。但你们选择那一条道路,我不管。这算是我亏欠你们的。可你们走出这间房门之后,我说的什么都不会承认的。”
    宋壕与魏元忠只是沉默小过了好一会儿,宋骡才问道:“按照你所说,武三思亦死,皇太子亦死。可皇位继承人是谁?难不成你想让公主做皇女?”   

第三十五章 上天与天上(下)
    古即说!“宋侍郎。(зZcn)你千万不能胡说。自从卜室甲心,斩杀了许多精英人士,不要说公主,就是太平公主,皇后想做天下女主,都会引发天下抗议。我不会做这傻事儿。”
    “但是,但是”宋骡连说了两声但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他的心意,王画明白,主要还是不想皇太子李重俊兵戎们见,最后落得不好的下场。但因为皇上正在年富益壮的时候,也不敢支持李重俊。况且王画还特地说了李重俊的人品,以及不成功的原因。
    但无论怎么说,他都不甘心,因为他想的是正统。这个天下离了李家,那就不成天下了。可王画想法呢?只要能给天下百姓带来好处,管谁做皇帝,李显也好,韦氏也好,武则天也好,甚至老魏有这个能力,他同样也会支持。不过这个时代,必须要一个皇帝,民主是不要想了,最后不是民主,反而是国家动乱与动荡。王画将房门一推,说道:“两位是朝廷直臣,国家栋梁之材,所以我才掏了心窝,说出这番分析。但二位再也不能为难我了。可能发生的我也讲过了,几条道路我也分析过了。如何选择,二位自己决定,我不会强人所难。”
    说完了,推着轮椅走了出去。
    可是魏宋二人,却坐了好一会儿才出来,也真的陪王画喝了酒。
    虽然经过王画的剖解,两个人知道自己有可能真的暂时没有了危险。但两人并不开心,在王家喝得酪面大醉,让下人扶了离开。
    当然,外界的人不知道王画与两个人说了什么,但看到两个人喝得烂醉如泥的样子,都以为是两个人对李显判决的失望,一时间清流之士更是为之夺气。
    因此,另一件大事的发生,都没有引起多少人兴奋。那就是王家的粮食到了洛阳。
    这又是一个错误的想法。王画知道棉花与原始每织工业兴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由于技术依然很落后,顶多时相当于明末时的影响。但他疏忽了一点,明末时是经过几百年的演变,一步步地被人接受的。但现在呢?是一下子演变,而且因为挂着李显的名义,号召力更强。同时,王画无形中将各种先进的管理方式与操作方式,一下子提前一千多年推了出来,比如原始化的流水线生产。
    所以这个跨度是致命的。
    样田的利润依然存在,而粮食的价格的提高,另一个问题浮现上来,那就是土地。除了王画寻找砚石的那些荒山野岭外,土地现在变得很紧张。最让王画失望的是,无论粮食价格提高。或者棉花的普及,老百姓真正得到的好处并不多,城市出现了更多的无产者,而在农村,处在强势的一群人,因为土地的获利。更进一步加剧了并吞土地。无数百姓成为新的逃户与佃户。
    王画风闻了一点,但这个问题有多严重,他也不能准确预知。而且让人触目心惊的是,朝廷几乎没有人对此注意。如果王画不将大批粮食运回洛阳,安定了民心,那么有可能几个月后,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再会出现价格剧烈上涨的阴云。
    而且王画也没有因此而获利多少。这一年的获利,主要还是来自珊瑚,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大量的珊瑚涌入唐朝,珊瑚的价格开始下跌了。另一个就是玉石。因为珊瑚之鉴,宋问与萧亚轩有意地控制着数量,没有影响到价格。而粮食本身,王家也有许多难题。因为冬天的剧烈田地吞并,逃户增加小在王画手下安排下,许多唐人被转移到了大洋州。当然这是一件好事,更多的唐朝人涌入大洋洲,减轻了唐人与奴隶的比重。
    事实上也发生多起的奴隶暴动,但规模不大,迅速被镇压下去。有了这些唐人稀释比例,那么可以进一步扩大奴隶数量,开垦出更多的土地。那么大洋洲上的各种矿藏,将陆续地开发出来,还有一点,更多的粮食生产出来。
    但新的问题出现了,涌入的百姓多了,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疏散的粗扩管理。甚至也要设置一些官员,还有对战死士兵的抚恤,老百姓才到大洋洲,那是无家可归,所以集中式的替他们建造房屋,派发农具,种子食物,有点象原始的乌托邦,但常久下去,百姓安定下来,为了激发他们的勤奋,这种大锅饭的政策肯定是要不得的。所以也要主动购买他们所生产的粮食,开采出来的资源。而且现在岛上除了二十岁到二十五岁的青年服兵役外,几乎没有其他的税务。当然也不能有,除了自给自足外,几乎都收缴给了王家。
    至于奴隶,给他们温饱就是,那个都不在考虑之中。
    可安定后,这种制度同样也要改革,同时必然会增加一些税务。
    虽然说是从无到有,王画想耍怎么画就怎么画,但初步的雏形很重要,一开始的苗子育成什么样子,最后结果必然是什么样子,想要矫正很困难。最主要是现在王画不能亲自察看,只听说汇报想像,然后画饼。
    这是一个聚宝盆不错,但想从聚宝盆里将宝物源源不断地拿出来,不付出努力,同样也不会不劳而获。
    还有一个问题,因为涌入的百姓增加。必须留下来更多的粮食与种子,再加上海上运输时的损耗,王画其实拿不出这么多粮食。无奈之下,最后派出船队,到东南亚一些国家交易,或者加入掳掠大军之中。这还是他特地借着朝廷征粮给他家一些特殊照顾,从丰原带出了大量瓷器与棉布,节约了交易成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